当前位置: 首页 > 一中历史 > 施秉县第一中学大事记

施秉县第一中学大事记

2017年01月01日 09:59:55 访问量:10293

 

民国三十一年(1942)

春,建立施秉县简易师范学校,校址在城皇庙(今县政府驻地)。招简师(一年制)一个班,附设初中(三年制)一个班,共有学生108人。校长由县长许中杰兼任,教务主任余茂江,庶务朱伯屏。专职教师4人由校长聘用,月薪稻谷300市斤,续聘续教。部分教学任务由县属机关警政人员兼任。

秋,余茂江接任校长。

 

民国三十二年(1943)

春,杨伯清任校长。

秋,奉令在施秉建立施秉、黄平、余庆、台江四县联立简易师范学校。镇远公署专员刘时范兼任校长,李奇谋任教务主任,招生一个班。原施秉县立简易师范停办,附设初中班继续开办,并新招初中一个班。

 

民国三十三年(1944)

夏,奉省令撤销四县联立简易师范,以附设的初中班为基础建立施秉县立初级中学,张平任校长。学校共四个班(初中一、二、三年级各一个班,简易师范一个班)。学生150余人。

 

民国三十四年(1945)

秋,朱久贤任校长,学校有教职工10余人,教室4个。米罗汉参加镇远专署举办的中学生运动会,获1000m游泳第二名。

 

民国三十五年(1946)

施秉县立初级中学曾有校歌问世:“舞水滔滔,峦翠葱葱,惟我施中,气象峥嵘……”

是年,学校分设教导处、事务处,各设主任1人,办公人员2人。专任教员11人。学校设“一下”(2个班),“二下”、“三上”、“三下”共5个班级,学生共110人,其中女生11人。

 

民国三十六年(1947)

春,周鲁候任校长,蒋治邦任教务主任。

秋,派运动员参加镇远公署举行的运动会。

 

民国三十七年(1948)

秋,宋人豪任校长,饶景华任教导主任。学校共有初中4个班,学生150余人。

 

民国三十八年(1949)

11月初临近解放学校停课,19日施秉解放,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通告当月即复课。学校共有初中5个班,学生170人左右。

12月,部分学生参加镇远专署革命干部学校和军事干部学校学习,后参加工作。

 

1950

2月,寒假全校教师集中镇远专署学习。

3月,施秉中学暂时停办,遵照镇远专署命令,施秉县立初级中学并入省立镇远中学,教师调往镇远、黄平任教,学生部分转镇远就读,部分参加工作,部分回家。

 

1955

贵州省教育厅批准施秉县恢复成立初级中学,中共施秉县委调高福祥任教导主任,主持工作。省教育厅分配贵阳师专毕业生三人来校任教,学校共有教职工7人,当年招生一个班50人,其中少数民族26人,女生6人,在原中学校址上课。

 

1956

元月,教职工学习讨论周总理关于知识分子的报告,制定走“红专”道路的规划。

3月,县人民政府以公田调换南门上招忠祠,昭德庙及部分耕地为校址,面积20多亩。省拨款3.26万元,动工修建校舍。

5月,首批发展学生三名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54月,建立团支部,高福祥任团支书。

6月,段荣久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

秋,校舍建成教学楼、职工宿舍、厨房各一栋,正式挂牌为“贵州省施秉县初级中学”,招收新生三个班156人,连同上年学生,全校共有学生204人,其中少数民族94人,女生31人,教职工14人,迁入新校舍。开始推行普通话教学。

8月,调县文教科副科长王耀西任校长。

 

1957

7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更名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建立施秉中学共青团支部,谢仁福任支书,分为4个团小组。建立学生会组织,吴永臣当选为学生会主席。

秋,招生60人,学校有教工16人。

97日,全校教师参加反右运动一个月。全县教师集中学习,学生停课。

10月,调高福祥任副校长。

12月,教育科副科长程序调任副教导主任。

 

1958

3月,处理“右派分子”,两名教师被送劳教,79年改正。

4月,高福祥副校长调出。

春,在“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学校变动教学计划,实行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师生大量时间投入劳动,边上课边种地,修整校园等。

秋,初中招生2个班,首次招高中一个班,学生报到32人。全桉共7个班,学生435人。

9月开学后,组织师生二百多人赴牛大场、山口等地帮助秋收,国庆节后才回校上课。

10月中旬,初三年级两个班帮助大桥大队秋种,初二年级帮助南门生产队秋种。

11月至年底,响应“大炼钢铁”的号召,全校师生在校内炼铁。

 

1959

元旦,举行首届校运会,比赛项目10个,参加人数25O名,吴占刚手榴弹47.36m,破州纪录。

1月,施秉与黄平并县,施秉中学改称为“黄平县施秉中学”,高中班并入黄平中学。

4月,学校团支部被共青团州委评为“六好”红旗团支部。

秋,地坝、干田坝中学并入施中,招初中班5个,傅友斌任副校长。

11月,王耀西校长和学生吴通明出席黄平县群英大会。

是年,学校建立中共支部,王耀西任支书,在教师队伍中首次发展傅友斌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

2月,提郑桂发任教导主任。

由于自然灾害,农业欠收,生产困难,师生不稳定,学生流失严重。

3月开学,学校办集体食堂,师生统一开伙,学生不交钱。

5月,学校共青团支部扩建为共青团总支委员会,黄其海任总支书记。博友斌副校长调北京学习。

秋,招生初中2个班,高中再次招生一个班,半数为黄平籍学生,全校师生达470人左右。

12月,黄平县委调林继刚来校主持工作并主管后勤。

 

1961

7月,施秉中学高中班再次并入黄平中学。

林纲刚任校长,王耀西调黄平中学主持工作。

8月,教导主任郑桂发调黄平县委组织部。

由于困难时期,学生流动极为严重,根据贵州省委“精简编制,压缩城镇人口,增加农村劳动力,生产度荒,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指示,9月未招初中新生,全校停课半年,学生回家,全体教师到谷陇公社宣传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发动群众搞生产自救。

 

1962

1月,潘昌喜调任县中副校长,2月即调出。

3月,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下放部分师生回农村生产,学校恢复上课。初三5个班收回40多名学生编为一个班,全校师生约300多人。

5月,林继刚调黄平,王耀西调回继任校长。

6月,恢复施秉县建制,学校复称“施秉中学”。牛大场中学 (黄平六中)并入施中。

秋,招初中班两个,学校共有初中班5个,学生175名,其中少数民族65人,女生56人。

贯彻中央61年颁发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学校成立语文、数学、综合三个教研组,转向以教学为主。

60年开始动工的中间教学楼,在经历困难时期停工后,是年建成,建筑面积约960m

 

1963

贯彻《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后,教学秩序日趋正常。进行工资调整,学校一半教师工资升级。

8月,因学生下放回家,流失严重,团员仅有33名,团总支改建为团支部,吴国英任支部书记。

秋,招初中2个班。全校学生约200人。

12月,吴国英任教导主任。

 

1964

4月,学校再度举行大型全校运动会,设田径、篮球、乒乓球、拔河、射击、广播操等项目,采用班积分制,取个人前三名。

5月,举办“红五月”文娱晚会,评比节目。

6月,举行赛歌会。

7月,教师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运动)

8月,刘世荣任施中副校长。

秋,招初中3个班,在校学生271人。

开展学雷锋活动。评出“五好学生”吴征尧,“五好青年”陈国君,“全面发展的好学生”王德华。

 

1965

学校经与施家冲生产队联系,同意从其水池接水管到学校,吴国英、张庭辉同志亲自上阵,解决了学校吃水困难问题。    ·

秋,招初中4个班,高中一个班31人,招初级师范班(三年制)和速成师范班(一年制)各一个班。全校学生达438人。

9月,恢复学校团总支,吴国英任总支书记,方家刚、吴征尧任副书记共有团员102人。

 

1966

6月,为贯彻中央《五·一六通知》,县委工作组一行5人于23日进校,学校开始投入“文化大革命”,师生写入字报,揭“阶级斗争盖子”,抓“走资派”,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和“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成立学校文革领导小组。

7月,全县教师集中在施中开展文革运动,吃住在校。

秋,招初中两个班,上课仅一周,即停课参加文化大革命和垦荒生产。因国家决定高一级学校推迟招生,初中毕业生留在学校参加运动,全校“停课闹革命”。

10月,成立学校“红卫兵代表大会”,建立红卫兵组织。

11月,首批红卫兵开始“大串联”,其后,师生外出大串联,学校走空。

 

1967

年初,根据上级“返校闹革命”的指示,上年招收的初一新生返回小学。

春,外出串联的学生陆续返校,纷纷成立“造反”组织。解放军“支左”代表潘建业等5人进驻学校,重建文革领导小组。

因双井公社“二·一七”夺权,学校卷入派性斗争。

秋,未招新生。

12月,学校实现“革命大联台”,在军宣队支持下进行“夺权”,成立“施秉中学革命委员会”,主任高志钧(军代表),副主任杨再文、吴征尧。学校更名为“新施秉中学”。

年底,建成平顶单层教师宿舍10套,建筑面积595m。。

 

1968

春,学生到校每天仅几十人。

7月,学校革委会调整领导,主任王维智(军代表),副主任吴通光、张维扬。

9月,“工农兵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一行30多人进驻学校,开展“斗、批、改”,在校学生374人中,多数回校参加运动。

105日,首批“老三届”学生258人离校,其中非农业人口的学生由教师带队到牛大场公社大队的白岩冲、大坳、后耳塘等生产队插队落户。一批教师被派到马溪公社茶园生产队“接受再教育”两个月。

 

1969

1月,第二批“老三届”学生到半河公社石家湾大队插队落户。至此,学校学生全部离校。

2月,招初中生450人,初编9个排。因贯彻“读初中不出公社,读高中不出区”的指示,各区、公社乃至大队先后办起小学附设初中班,大量新生回乡就读,剩余学生改编为5个排。其中“专科排”学习小水电和农机修理,其它排学习工农业基础课程。

4月,10名教师下放新桥、双井“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7月,增补王耀西为校革委副主任。

10月,县革委领导核心小组通知:新施中党支部由王维智 (支书)、王耀西(副支书)、李秀文三人组成。

是年,贯彻“五·七”指示,实行“开门办学”。多数时间用于“斗、批、改”和劳动,教师自选自定教学内容进行力所能及的教学。

 

1970

3月,下放的教师回校参加“斗、批、改”。

秋,恢复高中招生,采取推荐办法,招高一新生50人,招初中4个班,根据“学制要缩短”的指示,高初中学制均改为二年。

928日,在工宣队领导下,由县教育局行文,施秉中学13名具有本科、大专学历的教师分别调到12个公社中学或小学任教,“支援公社教育”,下调人数占全校教师的一半。

417日,“县革委”行文为施秉中学“革委会”补台,任命王耀西和一名工宣队负责人为校革委副主任。

 

1971

8月,教育局分配来我县工作的省外大学毕业生15名到施秉中学任教。

9月,城关中学停办。该校初一、初二学生及部份教师、职工并入施秉中学。初中招生200名,高中招生100名,学校达到11个班级的规模。

上级拨款1万元,全校师生自己动手打制土砖,修建学生平房宿舍588㎡。

 

1972

4月,经群众评议,6名党员中的4名恢复组织生活。

5月,学校团组织恢复组织生活,全校共有团员23人,其中教师17人。

7月,初三两个班与二年制初二个班同时毕业。高中毕业生9人被推荐到凯里师范就读。

秋,根据71年《全国教育会议纪要》“公社有初中,片区有高中”的要求,施秉中学扩大高中招生规模,采取推荐办法,招高中4个班201名。是年,中学改为五年制,初中三年制,高中二年制。

9月,彭艾冉任施中党支部书记,王耀西任副支书,支部共有党员6人。

 

1973

春,部分在公社中学任教的原施中教师调回施中。

5月,举办校运会,从此决定每年召开一次校运会,以本届为第一届。

7月,《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在报上发表,学校开展“反复辟”、“反回潮”的大批判。

是年,建成砖木结构厂房160㎡。(现校办厂房)

秋,初中招生3个班,高中招生3个班。

复设教导处、总务处。929日,县革委任命吴国英为教导主任。杨再文为总务主任。

 

1974

3月,传达“马振扶公社中学事件”,批判“智育第一”。师生思想再度被搞乱,教师普遍不敢管教学生。

4月,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和“评法反儒”斗争,召开各种会议,批判“师道尊严”,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

秋,招初中4个班,高中3个班。招两年制中等师范班一个,学生30人,主要是下乡回乡知识青年。学校在高二年级设水工、农机、赤医专业班,开设专业课。

9月,县委派“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一行3人进驻学校,领导学校“斗、批、改”,“加强工人阶级对学校的领导”,队长余定清。县委任命王耀西为施中党支部书记,余定清为副书记。

 

1975

春,学校实行“开门办学”,高二各专业班分别到农村水利工地,到工厂实地教学近三个月。

秋,因开办城关中学,本校停止初中招生。招高中4个班,招“社来社去”两年制中师班一个,学生35人。(未纳入国家计划分配指标)

10月,刘世荣调出。

 

1976

春,全体师生到紫荆公社老渡桥抢修水库半个月。回校后,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批判教育上的“奇谈怪论”,学校教学工作再度受冲击。

7月,县教育局行文决定,施秉中学只办高中,初中二年级4个班并入城关中学(现二中)10位教师随班调出。

秋,招高中3个班,中师一个班30人,其中10名社来社去不包分配。全校共有高中6个班,中师2个班,学生近400人。

919日,全校师生参加县召开的悼念毛泽东主席大会。

冬,学校数次召开批判“四人帮”大会。

12月,教导主任吴国英调出。

 

1977

春,根据省革委教育局转发教育部通知,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

秋,招高中4个班200名,中师一个班,学生24名。

教研组恢复观摩教学活动,规定教师每周听课1节。

11月,召开施秉中学团代会,选举胡永映为团总支书记,戴尚鸣为副书记,全校有团员112人。

1215-17日,全校停课,组织文革后的首次全国高考施秉考点工作,本校毕业的下乡回乡知青13人考入高校。

 

1978

225日,在镇远举行的全州中学生篮球赛上,施秉中学代表队获高中女子组第一名。

春,在黄平举行的全州少年田径运动会上,李邱林同学以125的成绩获男子100m第一名,李邱林、石光祥、董清正、唐明章同学在4×100m接力赛中以503的成绩获男子组第一名;张纯刚同学以53.14m的成绩获手榴弹第一名。

3月,学校贯彻教育都颁布的《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草案)》和县教育局转发《关于当前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几点意见》三个文件。学校工作拨乱反正,开始走上以教学为中心的轨道。

学校困饮水困难,修建容积为60立方米的两格蓄水池一个。

45日,为整顿教学秩序,对旷课5周以上的14名学生给予退学处理。

7月,王耀西校长,杨昌林老师被评为州先进教育工作者。

8月,高二应届毕业生首次参加全国高考,考入重点大学1人,省外大学1人,省内大专院校11人。

824日,县革委行文,施秉中学更名为“施秉县第一中学”。

秋,施秉师范学校成立,师范班学生和部分教师转入该校。恢复初中招生,择优录取100名,高中招生4个班。

9月,高中部实行从高一起分快慢班制度,高二实行文理科分班制度。高一快班采用文革前出版的《数理化自学丛书》为教材。

1010日,县委任命王耀西为县一中校长,裴兴华为教导处副主任,张廷辉为总务处副主任。

1017日,县一中团总支改选,总支书记胡永映,副书记宋资勋、戴尚鸣、杨再宣,委员9人。

11月,杨祖芳调任一中副校长,分管后勤。

1212日,学校对半期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表彰,4名科科红分的学生张贴照片上光荣榜。

 

1979

春,为贯彻教育部颁发的《中学生守则》(试行草案),在全校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活动,整顿学风、班风和校风。

4月,教师凌国治病逝,县委下文各单位送花圈,以示尊师重教。

秋,初中招生两个班100名,高中招生4个班200名。

10月,学校党支部制定《施秉一中学生校内外常规》21条。

11月,教职工调整工资,升级面60%。恢复学校基层工会,选举王耀西为主席。建立教工代表大会制度。平反冤假错案。

12月,两层12户的砖混结构教师宿舍竣工交付使用,建筑面积为703㎡。

是年,校长王耀西被选为贵州省先进教育工作者。

县教育工会参观一中茶场(1979.12.4)

 

1980

1月,按文件规定开始实行班主任津贴制,每月6元。

春,在凯里举行的全州少年田径运动会上,以县一中学生为主体的施秉队获团体总分第三名。我校初中学生龙小桃以7.37m的成绩获女子组铅球第一名;肖志同学以10.6m的成绩获男子组铅球第一名。

418日,姚祖文、向金凯提任教导副主任。

818日,裴兴华、杨昌林提任副校长。张廷辉提总务主任。   

秋,初中招生100名,高中200名。因教室不足,用茶厂厂房作教室。

9月,高中升学实行大专、中专、中技分别报考。高二应届生24人考入大专院校,其中理科班学生吴洪起考入清华大学(预科)

 

1981

122日,学校表彰“三好生”25人,单项优秀生65人。

4月,施秉一中被评为黔东南州治安工作先进单位,杨祖芳出席受奖。  

5月,校长王耀西在县七届一次人代会上当选为副县长,调出,杨祖芳主持学校工作,裴兴华主管教学。

6月,党支部改选,杨祖芳任书记。

在凯里举行的全州少年田径运动会上,以施秉一中学生为主体的施秉队获团体总分第5名。

秋,招收初中100名,高中200名,开始正式办高考理科补习班一个。

是年,贵州省确定一批省级重点中学,并要求每县办好一所重点中学。

是年,修建实验楼一栋,建筑面积517.5㎡。

 

1982

春,开展团结、诚恳、刻苦、朴素的校风宣传活动。

学校围墙619m加高修建完成,建成校门。建成200m田径跑道。

5月,省教育厅、省公安厅《关于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通告》在学校贯彻,有力地维护了学校的教学秩序。

7月,高考开始实行预选考试,州规定我县预选指标为90名。当年高考中,补习班成绩突出,考取重点大学5人。

秋,招初中生100名,高中生200名。高中改为三年制。

9月,高中生开始实行一年一次的体检制度,建立健康卡片。

11月,裴兴华副校长参加在锦屏召开的全州教育工作会,施秉一中荣获全州教学成果奖。(理科升学考分奖)

是年,建立学校共青团委

是年,雇请工人在校内建窖烧砖30多万块,用于建教学楼。

 

1983

元月,学校被县评为“五讲四美先进学校,杨昌林被评为先进个人。

3月,经中共施秉县委组织部和共青团施秉县委批准,将校团总支改建为团委,并召开共青团施秉一中第一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共青团施秉一中委员会,吴定权为团委书记,杨再宣为副书记。全校有团员147(约占学生总数的20%)

是年,三层楼的15个教室教学大楼建成,建筑面积1589㎡。建成水泥篮球场两个,302㎡的花园两个。

用拆除危房木料加工实验桌凳50套。开始添置实验仪器。

县政府拨款2万元由城关镇建成通往一中的水泥道路。

是年,施秉一中被评为贵州省先进单位。

杨昌林被评为贵州省先进工作者。

 

1984

元月,党支部改选,杨昌林任书记。当年,在施秉县党代会上,杨昌林当选为县委委员。

春,县级机构二级班子调整,裴兴华调出任副县长,向金凯调出任县教委主任。任命杨昌林为校长,朱慧丽为副校长,石道平为教导主任,姚祖文为副主任。杨秀华为总务副主任,杨祖芳任调研员。

在凯里举行的全州少年田径运动会上,刘正学同学以10.60m的成绩获男子甲组铅球第一名,以30.34m的成绩获铁饼第二名。

教委开始按部颁新标准配给2万元的理化实验仪器。拨专款由学校添置水泥乒乓球台,单双杠、体操垫等一批体育设施和器材。

七月高考,因高中学制从82年起改为三年,当年无高中毕业生。文科几名高二学生提前参加全国高考,并被录取。

9月,招初中生100名,高中200名。招高考文科、理科补习班各一个班。至此,学校发展到拥有初中6个班,高中14个班(含补习班),学生上千人的规模。

受人才流动潮流冲击,5名青年教师离去。

是年,学生厨房、教师宿舍混合楼建成,建筑面积410㎡。

教师杨纯祖于10月份过世,学校举行全校追悼大会。

秋,学校被县里评为先进集体,荣获一等奖。

11月,杨昌林被评为贵州省中小学政治理论课先进教师。

 

1985

春,几位骨干教师因“人才流动而先后离去,学校师资严重不足。高中教学多靠年轻教师承担。

是年,首届三年制高中应届生参加高考,取得优异成绩,高三(1)6人考入重点大学。

秋,初中招生100名,高中招生200名。

年底,学校在县大礼堂举行元旦汇演,各班准备节目一个参加演出。全校同学观看演出。

施秉一中工会被评为贵州省“先进基层工会"

  

1986

1月,校团委被共青团县委、县林业局评为“美化环境、绿化城镇”先进单位。校内种植梧桐树一批。

2月,县委下文周根龙任副校长,吴在东任教导主任,杨再宣任教导副主任。

3月,开始实行班级工作考试,布置各班记《教学日志》,教师旷课受罚。按州教委要求进行实验室清理整顿,全面盘点旧仪器封存,对新仪器重新登记建帐,排列上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5月,学校举办“五·一”联欢晚会。

建“工会之家”,经验收合格,受州工会表彰。

在凯里举行的全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龙勇同学获男子铅球第一名,李帮军同学获铁饼第一名。

在贵州省(贵阳)举行的第六届全省中学生运动会上,李林波同学在少年男子甲组100m比赛中,以118的成绩获第六名。

8月底开学前,全校教师提前集中,讨论教学工作量问题。最后决定以贵州省教委84年文件为基础,对高中文科作少量调整,此后延用多年。

秋,初中招生两个班,与二中按平行班划分,不再择优录取。招高中4个班。

9月,天干缺水,施家冲自流水中断,请救火车运水多次。

10月,建成四层砖混结构两单元教工套房宿舍,每套三室一厅,建筑面积1431㎡,为当时全县最好的职工住房之一。16户教工迁入新居。

年终,学校被县里评为先进集体,荣获二等奖。

 

1987

春,处理学生斗殴事件不力,引发师生不满,校纪松弛。连续发生学生斗殴多起。

8月,高考滑坡。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县委、政府调整一中领导班子,应硕成调任一中校长,姚本亮、吴在东任副校长。学校随后进行机构调整。设教务处,任命石道平、刘刚为正副主任;设政教处,任命邹建华、吴成华为正副主任;杨秀华继任总务副主任,杨昌林任党支部书记。

秋,招初中两个班,高中4个班。

10月,学校聘退休教师张仁栋开始全面整理图书室。教委拨款订制书架40个,县民委赠购书款1000元,购入新书,清理旧书,分类编号登记上架,重新建帐,历时半年,书刊先后向师生开放。

1112月,按省教委文件,开始教师职务评聘工作。按文件规定成立以应硕成校长为组长的校评委小组。经个人总结,教研组评议,校评委无记名投票方式评定首批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学一级教师1 6人,中学二级教师20人,中学三级教师11人。

 

1988

春,杨昌林调离,校长应硕成兼党支部书记。

秋,初中招生3个班,高中招生减为3个班。办理科补习班多达130多人。

11月,校内自来水设施安装竣工,实现自来水供应,遂拆除施家冲自流水管。

 

1989

4月,校内住户安家用电表。

7月,县委政府组织全校教职工民主选举校长,调整学校领导班子。吴在东当选校长,任命吴正森、郑建升为副校长。将教务处、政教处合为教导处,任命刘刚、龙启云任正副主任,任命杨秀华为总务主任。县委任命应硕成为一中党支部专职支书。

秋,初中招生4个班,高中招生3个班。按国家教委文件,在高中开始实行会考制,在高一布置会考历史。

9月,实施重订的班级常规管理量化考评方案,增加班主任津贴以调动教师积极性,津贴与每月考评结果挂钩,拉开档次。考评内容逐步充实,执行至今。

开学,请县人武部派专武干部对高一高二共6个班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内容为队列动作和操枪训练,进行国防知识教育。其后高一新生均进行军训。

10月,在校运会开幕式上隆重颁发首批陈国焜奖学金,我校龙明贵等10名同学分别获奖。

请县科协组织农技人员来校开农业科技讲座,就本县气象、种植、养殖等专题先后讲课10次,学生听讲约500人次。

12月,自来水安装入校内多数住户,供水上楼入户。

春,石道平、邹建华先后调离。

11月,组织学生运砂建堡坎,改造校内环境。

是年,郑建升被评为州先进教师。

 

1990

1月,期末校评委首次评定教师工作,评出“优”2人,“良”31人,“中”12人,“差”2人。

5月,黄黔光任校团委书记。培训团干,完成颁发团证工作。

副校长吴正森调教委,杨再宣调任副校长。

6月,校办化工厂决定开始筹建。县教委调田兴明到一中主管筹建工作,至8月完成设备安装,建锅炉房,试生产成功。

开始实行全校期末教学反馈制度,每班抽部学生对任课教师评定分数,汇总统计后计入个人档案。

秋,招初中3个班,高中3个班。

9月,组织迎北京11届亚运会活动。

12月,黄黔光调团县委。组织元旦前夜的游艺活动,约500学生参加。

杨智被评为州先进教师。

是年,校友台胞陈国焜先生向一中赠款人民币二千元添置图书。

 

1991

2月,安晓燕任校团委副书记。

3月,立钢管旗杆。完成盖沟工程。召开“净化校园大会”,各班开始每日打扫清洁区。

5月,工会一届五次大会召开,通过《财务制度》,《职工岗位责任及考核奖励制度》、《考勤请假制度》等13项制度。

630日,教工60多人组成的合唱队参加全县建党50周年歌唱大会演出获第一名。

7月,召开首次期末德育工作座谈会,学校领导、班主任、退休教师共同研讨结合本校实际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德育工作的意见》的措施。

秋,招初中3个班,高中3个班。

9月,龙启云任教导主任,鄂香馨为副主任。开始每周定时开行政会制度。

10月,组织高二年级参观本县工业企业,请彭苍松做工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以此成为每年高二学生社会实践的固定内容。

11月,学校财会人员历时两个月,整理建校以来的财务档案,严格按要求准备达标自查,在全县教育系统中以高分首批通过财会达标。

12月,用县政府拨给的10吨水泥,小水电公司支援的4吨水泥,组织师生运砂修补破损路面280㎡。

 

1992

1月,县政府划拨西门坡5.6亩土地供学校开辟果园,学校组织学生挖柑桔园沟,开春又完成压绿积肥。当年承包给农业局吴明富经营。

期末,按照《贵州省实行高中生思想品德考核办法》,在全校试行。由学生自评,班委评分,班主任评定三部分得出总分,评定每个学生的优良中差,以此成为制度,每期末实行。

3月,全州高中生物教研活动在我校进行。

4月,召开由工会委员及各组推选代表1-2人共24人组成的教代会二届一次会议,开会三天,审批通过《教学奖励方案》、《财产管理办法》等制度。6月又通过评分调房方案并认真执行。

按《国旗法》严格执行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由值周班旗手严格执行升降国旗制度。高一军训改在春季进行。

428日,首任校长王耀西在凯里病逝,全校默哀,学校派领导前往吊唁。

4月,建立共青团施秉一中业余团校,应硕成任校长。是年,团省委授予“合格学校”称号。

6月,首批102名经会考的高中生毕业,举行毕业典礼。

秋,招初中3个班,高中3个班。男生宿舍因系危房停用,学生在校外租私房。

9月,县政府拨款一万元,县水电局支援变压器、电杆、电线等价值1.2万元的物资,为学校改造电路、安装电热。

11月,竖“文明守纪、勤奋进取”标牌,州督导检查组对我校进行督导检查,评分819,评定为“良”。学校提出整改意见,开始严格打考勤,扣教师上课迟到。

12月,恢复眼保健操,列入班级常规考评。

开始评优质课,文科、理科各三人。

 

1993

6月,按省职评新文件又开始教师职务评定工作,13名中教二级教师评为中教一级,其中5名系县里追加的指标。11月报中教高级二人,年底完成初级职务的升级定级工作。

8月全县二级班子换届,县委、政府决定一中班子基本不变。龙启云调教委,戴尚鸣担任教导主任。重新明确领导分工。

秋,招初中生3个班,自行加招一个班,后拆并。招高中生3个班。

9月,拆除56年建成的老厨房平房。12月新学生宿舍工程开工。

教代会通过《教师量化考核方案》,按教学常规40%,学生反馈20%,教学成绩40%及加减分,构成每学年教师考评分,据分数评定优良中差等级,报评先进。

12月,举行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在全县歌唱大会上,教师合唱队和学生合唱队分别获奖。

是年,学校党支部被县直机关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县政府拨款1.125万元,配州教委1.375万元,共2.5万元,按新教材要求,为学校配置实验仪器一批。

 

1994

11日,举办“元旦校友座谈会”,县四大班子领导及部分校友,一中领导和部分老教师共40多人到会,议定举办恢复建校40周年校庆。与会校友以单位或个人名义共捐款1.1万元,用于美化校园,改善办学条件。学校组织师生劳动,部分校友参与在校园内栽种价值5千余元的花木一批。

1月,完成校内房改工作,出售套房28套,集资建房6套。

确定对原二层教工宿舍加层并配厨房厕所。春,组织施工,至年底竣工。

2月,春季开学典礼表彰“文明学生”、“守纪模范、“学习积极分子”、“优秀班团干”等单项奖300多人,定为制度。

3月,高一军训首次增加实弹射击项目,取得良好成绩,军训时间延至11天。

实行校园值勤管理制度,由值周班分派学生每天课余时间值勤,摘花、涂画、乱吐乱丢现象大为减少。

4月,请贵师大教科所副所长宣世臻教授来校为教师讲学三天。8月底开学前又讲三天。

8月,台胞陈国焜先生到校视察校图书室,当场赠购书款200元。

秋,招初中3个班,插班生多达每班30多人,共247人,招高中4个班,仅134人。

9月,三层砖混结构学生宿舍建成,建筑面积1320㎡,450多名学生住进新宿舍。


10月,组织学生交款统一购置校服900多套发放。

113日,在第22届校运会开幕式前,全校学生穿校服持道具进行游行。

12月,贯彻省、州学校体育工作会议要求,学校制定《施秉一中体育达标考核奖励办法》,试行年级分管领导和教导处参加的体育达标考核。(956月,完成全校考测,全校达标率84%,其中初三达90%,高三达98%)。将班级体育达标率列为评先进班级条件,进行奖励。学校建立达标检测领导小组,杨再宣任组长。

12月,在县教委举行的全县初中年轻教师考核中,本校13名教师中7人评“优”,占全县评优者的一半。

是年,学校党支部经机关党委组织的量化考核,被评为县先进党支部。

是年,着手组织编写《校友名录》,暑假,布置高中一、二年级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各乡村街道单位校友情况。11月,又组织历届校友按班级回忆整理资料,汇总编辑。

 

1995

2月,进行凯里地区校友联络。(在凯里工作的原一中老领导老教师及各届校友代表30多人参加座谈会,支持母校举办40周年校庆)

3月,成立校庆筹备委员会,向金凯为主任,秦继承、杨再兴、陈洪录、彭苍松、刘太权、吴正森、吴在东为副主任。按计划进行校庆筹备工作。

3月,校团委布置各支部进行全学期支部及团员个人量化考核办法,各支部组织团员多次进行义务劳动,做好人好事。

恢复学生会组织,推选李春梅为主席,唐勇、赵伟为副主席。下设学习、劳卫、文体、保卫四部,具体负责评比黑板报、墙报、编辑出《风华正茂》,检查眼保健操评分,检查大扫除评分,组织护校队等。

4月,进行贵阳地区校友联络。方家刚、冉隆珍老师、刘金生、李宗美校友在座谈会上表示捐款支持办好校庆。其后,分别进行黄平、镇远、各乡镇、各单位校友联络。

8月,完成办公楼天花板改造,安装吊扇、粉刷墙壁。教室日光灯增加一倍达6盏。

秋,初中招5个班,高中招3个班。全校学生1146名,其中少数民族563人,占49.1%,女生374人,占32.6%。全校在职教工87人。

95届高中毕业生刘芳被县直机关党委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101日,举行40周年校庆。

 

1995

11月,学校财会室清理校庆收支账目。学校向县四大班子及校庆筹委会领导汇报校庆集资和为校庆支付情况。

 

1996

1月,学校在县政府门前橱窗里张贴各地区、单位、乡镇、各校友为一中校庆捐资名单。总计收入145649.75元。为庆祝校庆开展的各项活动总支出95334.69元,总结余50315.06元另300美元。

老校友,台湾同胞陈国焜先生赠人民币1200元用于学校图书室购书。

315日,学校学生会成立,何应朝任主席、吴沼江任副主席。

324日,学校缮写员张德明之妻不幸去世,家境困难,学校工会组织教职工74人为其募捐1540元。

41日,学校成立住校生护校队,队员20人。晚上巡逻,维护学校安全。

411日,学校行政会议决定每期评选一次住校生“文明寝室”。发动教职工参加县教育局集资建房,每户集资一万八仟元。组织学生参加迎香港回归知识竞赛。州教科所所长庄国君来校讲学。

64日,初一(2)班一男生放学后到红卫桥上游洗澡,不慎落水溺死。学校以此为戒,时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620日,学校教代会通过教师职称评定方案。

712日,学校评选推荐田应永老师破格晋升中教一级。

8月,吴在东校长参加省第十批中学校长培训。

9月,学校为新生订校服372套。

910日第十二个教师节学校受州、县表彰的有:州优秀班主任:李文科,县优秀教师:田应永、郑建升、杨昌莲,县优秀班主任:肖文扬,县优秀教育工作者:黄家碧。

915日,学校组建初一少先队,选举刘萤任大队长。

训练96年新生升国旗旗手18人。

10

1)学校制定出“五不”制度,粘贴各班教室,并开展评比活动。“五不”是:不说脏话粗话,不乱吐乱扔,不损坏公物,不损坏花木,不浪费粮食水电。

2)学校体育教研组结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开展全校性象征性长跑。每人每天跑1000米,跑两个月。达到目标的各班上报,学校发给纪念品。

31020日“九·九重阳节”,学校召开“老人节”座谈会,慰问退休老教师。

1123日,学校办公室职员吴传林同志不幸病故。学校工会组织教职工为其募捐,组织人员为其购买棺木、菜等运至谷陇吴传林老家。

12

1)学校召开初一、高一新生家长座谈会,学习《贵州省未成年保护条例》,向家长介绍学校对学生教育情况,向家长宣传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2129日,县团委领导到校组织开展“纪念一二·九”运动,举行我县第一次成人宣誓大会,参加宣誓的有200多人。

3)组织全体教师填写“教师资格过渡表”报县、州审批。

 

1997

225日,组织师生收看“邓小平追悼大会”实况。

3

1)校团委发动师生899人为初中特困生吴光乾募捐住院费78870元,使其康复出院。

2)组织教工学习《中小学教育的法律问题案例评析》,参加“三五普法”知识竞赛。

417日,学校印发《施秉一中校园管理规定》。

4月中旬,杨再宣副校长到海南省等地考察学习。

7

1)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到杉木河漂流。

2)上报97年度县表彰教职工名单。县先进教师杨再宣、肖文扬、王贵帮。县先进班主任田应永。县先进教育工作者黄家碧。

825日,县政府向金凯副县长在办公室召开一中领导班子会议。会议明确在吴在东校长未调走之前,学校的开学工作由杨再宣副校长主持。会上还确定97年高一分快慢班,快班班主任由学校聘任,任课教师由班主任聘任。

910日,吴在东校长调贵州省教育学院工作。

911日,县委组织部下文杨再宣同志任施秉一中校长,杨宏东同志任施秉一中副校长。

914日,学校组建学校工作督导自查小组,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布置资料室,迎接州政府教育督导组的到来。

920日,学校党支部为李文科、王贵帮二位老师举行庄严的入党宣誓大会。

105日,县政府下文李盛刚同志任施秉一中办公室主任。

109日,学校领导向县政府、县教育局领导汇报学校督导自查工作。

1010日至20日,学校相继出台《施秉一中请假制度》、《施秉一中教职工学习工作制度》、《施秉一中不能评为各种先进的硬性条件》《施秉一中课时津贴发放方案》等学校管理规章制度。

1025日,州政府教育督导组莅临施秉一中。校长杨再宣向州政府教育督导组汇报学校工作自查报告。26日至28日州政府教育督导组分别对一中九年的工作进行大量的查、访、问后,29日上午向县四大班子汇报督导检查一中工作情况。州政府督导组对一中的办学成绩和经验作了肯定,等级评价为良,指出了在办学中还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11

1)举办第二十五届田径运动会。这届校运会参赛的学生达86.8%,集体项目4×100米有两个班打破校纪录,个人项目有192人取得名次奖,有16人打破6项校纪录。破校纪录人数超过以往任何一届。

2)州教科所到校举办“快速作文”讲座。

3)学校被省教委评为“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先进考点”,赠给奖牌和日产照相机一台。

4)学校“风华正茂”文学社成立复刊,刘德华任主编,杨彦、雷安富任副主编。

5114日,田家炳基金会——美国“认养乡村学校图书室”给一中来函,同意给一中图书室提供伍佰壹拾美元的书籍。学校于98年元月派人到贵阳领取这批图书,一共1000余册。

12

1)学校教育工会换届选举。刘双德同志再次当选工会主席。职代会讨论并通过《施秉一中教育教学奖励方案》、《施秉一中课时津贴发放方案》。

2)一中妇委会换届选举,杨昌莲再次选为主任。

3)选举县第九次党代会代表,杨再宣校长被推选作县第九次党代会代表。

4)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杨宏东副校长被选为县第九届人代会代表。

51231日,县教育局为一中举行“教育教学颁奖大会”。县政府袁明华县长、县政协主席向金凯、魏晨凌副县长,县教育局吴正森局长、龙玉元书记等领导到会,吴局长主持会议。袁明华、魏晨凌领导为田应永等教师颁奖。向金凯主席代表县政府向一中颁发一万元的教育教学奖励基金。至此施秉一中已有六万余元的教育教学奖励基金。

6)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22人为县“希望工程”献爱心,捐款80元,为长期患精神病的杨光尧老师买木炭240斤。

 

1998

1

1)学校售房34套,34户房主百分之百房产权资金交齐。

2)教师住房渗漏维修合同在校签字。

3)元月19日学校召开全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各班主任在会上都介绍了各自的工作经验。

4)学校党支部在县直机关党建工作检查评比中,被县工委评为九七年先进党支部。学校教育工会被县总工会评为“九七年先进基层工会”。

3月,学校请县气象局工程技术人员为主教学楼重新安装避雷针。

4

141日成立“热爱我们共有的家园”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爱我家园”读书活动。6月在县的读书竞赛活动评比中,高一(1)班吴海燕获特等奖,上北京受表彰。

2)州教科所推广的“青蒲教学法”高中数学示范课在一中举行。全州高中历史教学研讨会在一中召开,学校选派王贵帮老师参加,并上示范课。

3)县教育局批复一中对高中毕业班升学奖励方案,出台《高中教师政治业务考评方案》。

4419日黔东南州师专20周年校庆,学校派杨再宣、杨秀华代表学校前去祝贺。

5417日印发《施秉一中校园管理规定》。

5

1)天柱民中语文教研组一行13人到我校与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

2)校党支部组织党员为“希望工程”捐款95元。

6

1)学校开展对教师中、高级职称评选推荐工作。杨再宣、杨兴全推荐申报中学高级教师,王贵帮、唐国华、李文科、杨礼立、王子超推荐申报中学一级教师,报县、州审批。

2)评选田应永老师为“全国优秀教师”报州审批;杨礼立、蒋尔林、胡银祥、黄志友、龚瑞坤五位为县先进班主任和优秀教师,报县审批。

3)召开全体党员民主生活会,各自检查廉洁自律。

713日为杨宏东入党举行庄严的入党宣誓大会。

县房改办同意学校16户教师住户重修卫生间。720日与工程承包队签订合同,工程施工开始。

(本文原载《施秉文史资料(第七辑)——施秉一中四十周年校庆专辑》1998年11月)

后续将陆续更新,敬请关注。

编辑:雷京佩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贵州省施秉县第一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贵州省施秉县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贵州省施秉县第一中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